EN 生科百年 内網 新内網

檢測到您當前使用浏覽器版本過于老舊,會導緻無法正常浏覽網站;請您使用電腦裡的其他浏覽器如:360、QQ、搜狗浏覽器的極速模式浏覽,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覽器。

下載Firefox

于翔教授和李毓龍教授出任Neuron期刊編委

日期: 2023-05-22

近日,beat365官方网站、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于翔教授和李毓龍教授,應邀出任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euron編委。

Neuron創刊于1988年,作為Cell最古老的姊妹刊,是神經科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期刊之一,緻力于通過跨學科策略,整合生物物理、分子細胞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方法,系統解析感覺、運動與高級認知功能。

于翔

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

北京大學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PI

于翔教授主要研究調節大腦皮層神經環路形成與可塑性的分子機制,以及孤獨症的發病機理。實驗室長期目标是解析基因與環境因素調控腦發育與可塑性的關鍵分子與環路節點,并将其應用于孤獨症等發育性神經系統疾病的診療。近期研究成果包括:提出了“發育早期跨腦區大尺度可塑性”假說,并闡明神經肽催産素是關鍵介導分子;闡明早期撫摸調控催産素神經元放電,進而促進愉悅社交的神經環路;發現成熟期樹突棘之間對特定細胞粘附複合物的競争同時介導了重要樹突棘的成熟和不重要樹突棘的修剪。通訊作者研究論文發表在Cell、Nature Neuroscience、Neuron等國際學術刊物。曾獲國家傑出青年、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張香桐神經科學青年科學家獎等榮譽。現任《中國科學:生命科學》、Neuron、Journal of Cell Biology、eLife、Autism Research等期刊編委,  《國家科學評論》生命科學學科編輯工作組成員,Oxford Open Neuroscience副主編。

李毓龍

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

北京大學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PI

李毓龍教授聚焦神經元通訊的基本結構突觸, 緻力于開發前沿的新型遺傳編碼的成像探針,用于在時間和空間尺度上解析神經系統的複雜功能,并借助此類工具探究突觸傳遞的調節機制,特别是生理及病理條件下對神經遞質釋放的調控。通訊作者研究論文發表在Cell、Neuron、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Methods、Nature Neuroscience等國際學術刊物。研究成果曾入選2018年度“中國十大醫學科技新聞”和“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榮獲首期“新基石研究員”、“拜耳研究員”、首屆“峰基金”、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優秀導師獎”、科學探索獎、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第十二屆談家桢生命科學創新獎、張香桐神經科學青年科學家獎、中源協和生命醫學獎創新突破獎、勃林格殷格翰研究員獎、綠葉生物醫藥傑出青年學者獎等榮譽獎勵。現任Neuron期刊編委,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評審編輯,和《國家科學評論》生命科學學科編輯工作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