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到您當前使用浏覽器版本過于老舊,會導緻無法正常浏覽網站;請您使用電腦裡的其他浏覽器如:360、QQ、搜狗浏覽器的極速模式浏覽,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覽器。
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流浪地球》電影旁白
《流浪地球》中,人類社會的聯合政府最終構建起需要數十乃至數百代人前赴後繼方能拯救地球和自身族群的宏大計劃;現實世界中,自上世紀90年代共同簽署《生物多樣性公約》起,全球各國政府也在通力合作,力圖尋求生物多樣性危機的應對之道。本研究表明,解決當前的生物多樣性危機需要空前規模的全球統一行動。
導讀/摘要
2023年5月5日,beat365官方网站李晟課題組、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馬克平課題組合作在Cell Press環境與生态領域旗艦刊物One Earth在線發表了題為“Countries'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 to fulfill area-based conservation targets of the Kunming-Montreal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的研究論文。《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最近通過了《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昆蒙框架)》。作為其中的一部分,簽署國承諾到2030年至少保護30%面積的陸地和海洋。然而,生物多樣性在全球的分布并不均勻。在實施30%的保護地目标時,除了國家主權和國情外,還需要考慮生物多樣性的分布模式。本研究發現,為了提高保護成效,保護地網絡的擴展必須集中在全球生物多樣性和碳最豐富的地區;然而,一些發展中國家,特别是熱帶和島嶼國家,在此過程中将面臨着極大的保護挑戰。因此,需要在國際間建立強有力的籌資機制來支持各國的合作和協調行動,以便在全球範圍内公平地分擔保護成本,提高保護成效。
以陸生脊椎動物為代表的物種多樣性和陸地碳儲量為代表的生态系統服務功能是評估保護優先區的量化指标
作者介紹
中科院植物所申小莉副研究員、beat365官方网站2018級博士研究生劉鳴章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beat365官方网站、北京大學生态研究中心李晟研究員與中科院植物所馬克平研究員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beat365官方网站2022級博士研究生王江月對本工作做出重要貢獻。論文合作者還包括葡萄牙波爾圖大學Jeffrey O. Hanson博士,黃石-育空保護倡議Harvey Locke先生,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James Watson教授和美國馬裡蘭大學Erle C. Ellis教授。世界保護監測中心(WCMC) Nina Bhola、Naomi Kingston博士提供了文章修改建議。本研究得到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22YFE0209400與2022YFF0802300的支持。
研究背景
保護地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面對生物多樣性和氣候危機,國際社會倡導擴大全球保護地網絡,以加快保護進程。
過去十年的研究表明,為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陸地保護地面積目标應在25%-75%之間。為此,一些科學家和保護組織倡導到2030年,保護至少30%的陸地和海洋面積(30×30目标);到2050年,将全球保護地面積比例提升到50%。2022年12月,《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通過了《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昆蒙框架)》,以指導未來十年的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作為其中的一部分,簽署國承諾到2030年至少保護30%的陸地和海洋。
基于主權原則和對不同國情的考量,《生物多樣性公約》鼓勵締約方在實施過程中根據本國國情調整保護目标。然而,在以往的保護框架下,締約方通常采用與全球一緻的面積百分比目标,這樣的做法忽視了生物多樣性在地球上分布不均的事實。另外,采用統一的保護地面積目标并沒有考慮各國保護能力上的差異,一些國家沉重的保護負擔可能加劇貧困和社會不公正的現象。
本研究以生物多樣性和碳為保護對象,識别了全球統一保護30%或50%生物多樣性和碳儲量最豐富的區域(全球情景的優先區)和國家各自保護其國土範圍内30%或50%生物多樣性和碳儲量最豐富的區域(國家情景的優先區),對比了在全球情景和國家情景下識别的優先區對全球生物多樣性和碳的保護成效,以及各個國家和地區面臨的保護挑戰。在此研究基礎上,提出了實現昆蒙框架“30×30目标”的路徑和建議。
主要發現
全球情景下的保護優先區集中在物種豐富度高、碳儲量高的地區,如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中非的剛果盆地和東南亞的多個熱帶國家(圖1)。在全球情景下,各國境内的保護地面積比差異很大(圖2)。例如,在全球情景和30%保護目标下,55個國家和地區的保護優先區占比超過其陸地面積的60%,其中大多數位于島嶼或熱帶地區。例如,中美洲的哥斯達黎加(保護地占比75.2%)和伯利茲(70.5%),南美洲的厄瓜多爾(82.9%)和哥倫比亞(71.2%),非洲的加蓬(91.3%)和剛果(73.2%),以及亞太地區的巴布亞新幾内亞(87.6%)、馬來西亞(62.8%)和印度尼西亞(62.3%)。
圖1. 全球和國家情景、30%和50%保護目标下的現有保護地(PAs)、生物多樣性關鍵區(KBAs)和有待增加的保護優先區。
圖2. 全球和國家情景、30%和50%保護目标下的現有保護地(PAs)、未被保護的生物多樣性關鍵區(KBAs)、有待增加的保護優先區和無需保護的地區的面積百分比。此圖隻顯示了各大陸上土地面積>30,000平方千米、目标百分比最高和最低的5個國家。少數國家在國家情景下的保護目标超過30%(B)或50%(D),以滿足其他要求(如生态系統代表性)。
将保護優先區擴大到全球土地的50%,将滿足幾乎所有物種得到有效保護的面積需求,并保護全球大部分的碳儲量(圖3)。總體而言,在全球範圍内協調各國的保護投入以統籌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碳具有全球重要性的地區,而非各國保護其境内的30%或50%,可以極大的提高生物多樣性和碳保護的效率。
圖3. 全球和國家情景、30%和50%保護目标下的所有物種、瀕危物種、碳儲量的保護比例。當保護30%的陸域面積時,全球情景下将保護96.2%的受威脅的陸生脊椎動物和63.2%的碳儲量,國家情景下相應的比例為80.7%和52.7%。相比現有保護地的效率(保護23.4%的受威脅物種和24.3%的碳儲量)可知,全球和國家情景下保護成效的差異顯著。
然而,在全球情景下,各國面臨的保護挑戰差異巨大(圖4)。在面臨挑戰最高的30個國家和地區中,有21個位于非洲,且多為熱帶發展中國家。在面臨挑戰最低的30個國家和地區中,有一半以上是歐洲和北美的發達國家,隻有少數(阿魯巴、塞舌爾和毛裡求斯)位于非洲和南美洲。因此,盡管全球統籌保護行動能更為有效地解決生物多樣性危機,但各個國家和地區将面臨如何公平分擔保護成本的關鍵問題。
圖4. 全球情景、30%和50%保護目标下各國的保護挑戰。保護挑戰等于國家範圍内的優先保護區面積與按購買力平價(GDP PPP)調整的國内生産總值的比值。具有相似面積的優先區的國家,如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印度尼西亞、蒙古和南非,以及玻利維亞和印度,由于經濟水平的差異,其面臨的保護挑戰可能差異巨大。
“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全球3個分區框架(Three global conditions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将全球分為C1(城市和農場)、C2(共享景觀)和C3(大面積荒野)三類區域。在全球情景、30%保護目标下,10.3%、58.7%和30.9%的保護優先區分别位于C1、C2、C3區。現有保護地在C1、C2和C3區域的比例分别為6.7%、51.0%和42.2%。保護30%的優先區,需要增加人類占據和改造的C1和C2分區内的保護地面積比。同時,各國保護優先區在3類分區的分布存在很大差異(圖5)。
圖5. 全球情景、30%和50%保護目标下,保護優先區在不同分區的分布。不丹的保護優先區主要位于C2(共享景觀);盧旺達的保護優先區主要位于C1(城市和農田);哥倫比亞的保護優先區分布在C1至C3(大面積荒野)。這些例子突出了在全球情景和各國可能面臨的不同情況下,為實現保護目标而平衡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挑戰。
保護建議
ü 建議《生物多樣性公約》采用“全球保護優先區”指導國家保護行動,并使用 "全球保護優先區維持或恢複到良好狀态的比例 "作為評估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進展的一項指标。
ü 采取嚴格保護、恢複、可持續利用等不同措施,實現對優先區的保護。對于在不同條件下有不同面積目标的國家,其保護措施應有相應的側重,以調和人類發展和保護對可用空間的競争。
ü 各國參照全球優先區在其國内的面積和比例,充分考慮其在立法、政策、社會經濟、保護意願和能力方面的差異,調整國家目标,并将其承諾的目标納入《國家生物多樣性戰略和行動計劃(NBSAPs)》。
ü 建立适當的平台,如IUCN的Contributions for Nature Platform,及時反映各國的需求、努力和進展,鼓勵國家間開展合作行動。定期審查各國在實現預定保護目标方面的進展,幫助國家層面的保護工作朝着全球目标的方向發展,并對新出現的威脅及時地做出反應。
在《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通過後,本研究敦促《生物多樣性公約》各締約方盡快建立有效機制,确保各國公平地分擔責任和義務,并履行各國在目标19中承諾的全部資金責任,支持面臨高保護挑戰的欠發達國家實現其保護地目标。否則,這些生物多樣性豐富但欠發達的國家所承受的沉重負擔隻會加劇全球議程中的不平等,并導緻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反複失敗。
全文鍊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259033222300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