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生科百年 内網 新内網

檢測到您當前使用浏覽器版本過于老舊,會導緻無法正常浏覽網站;請您使用電腦裡的其他浏覽器如:360、QQ、搜狗浏覽器的極速模式浏覽,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覽器。

下載Firefox

白書農:生物這座“冰山”的水下部分都是些啥?

日期: 2019-04-19

4月19日,beat365官方网站第七十二期“展望事業,探讨人生系列講座在呂志和樓B101報告廳如期舉行,本次講座邀請了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博士生導師白書農教授,為大家帶來題為“生物這座冰山的水下部分都是些啥?的精彩報告。講座受到了同學們的熱烈響應,百餘人的報告廳座無虛席。

白書農教授,現任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雄蕊早期形态建成調控機制和植物性别分化等。1990年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于1991-1994年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1990-1998年先後擔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在Plant Cell、PNAS等國際權威期刊發表多篇研究論文。

講座開始,白書農教授首先講述了此次講座的緣起。十幾年前,白教授就在思考北大生科院本科教育的目标宗旨,與普遍認為的通識教育目的不同,白教授認為本科教育的目标是為社會培養具有生命理念的公民。

接下來,白教授從進化樹入手,深入講解了他對教育的認識。他指出,人與動物的區别的産生來源于大腦,新基因的産生使人與動物的大腦神經系統産生差異,而人類高級的抽象和語言能力一起組成了認知,即人類的符号化體系和與環境互動的媒介。我們每個人存在于社會中,從無到有地培養起認知模式和行為模式,通過學習找到自己的社會角色,成為一個負責任的社會成員。每個人想要在社會上生存,一定要使自己的觀念體系與當下主流的觀念體系重合,否則無法立足社會,而教育其實就是為年輕人社會化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幫助,即IEA(Inspiring, Encouraging, and Assisting)。

随後,白教授提出了本次講座的核心内容——“生本視角下的生命科學。我們在哪裡?他提出,水面上的冰山即目前我們的從中學到大學的生物學教育,但是由此我們并不能得到“生命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而對于水面下的冰山,我們的認知一方面是盲人摸象,因為信息量巨大所以隻能将信息切割成碎片來了解,而另一方面,在我們試圖将碎片化的信息拼湊成一幅完整的生命圖像時,又像千年前的蘇轼寫的那首詩——“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如何來平衡zoom in和zoom out?白教授提出,教育者和同學們都應該了解探索真理的過程更為重要,應該以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作為目的,理解到科學其實隻是一種認知方式。

白教授提出,對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來說,生物是無可替代的。人們對生命的認識分為三類,一類是以中國為代表的祖先崇拜,一類是以西方基督教為代表的“神本論,這兩者由于時空上的差距因而基本沒有交集,而基于我們都是人這一共同點的認識,就叫做“生本論”。他提出,我們對生命的認知和解讀不能把目光隻放在對獲取生存資源和保護自身健康上面,要有更開闊的視野,就是,鑒定人類自身的起點和終極目的。白教授認為,生命=活+演化(Life=Live+Evolve),基于這一認識,白教授提出了三個123——生命之樹123,動物生存123,和人生123來闡釋“生本論

最後,白教授對同學們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同學們珍惜院校資源,通過學習了解生命系統的本質及其基本規律,并一名成為負責任的社會成員。

報告之後,同學們積極踴躍提問,白老師對于同學們的提問也一一解答,整個報告在活躍的氛圍中圓滿結束。白教授的報告以更全面和更深刻的角度诠釋了生物學,同學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