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到您當前使用浏覽器版本過于老舊,會導緻無法正常浏覽網站;請您使用電腦裡的其他浏覽器如:360、QQ、搜狗浏覽器的極速模式浏覽,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覽器。
編者按
日前,beat365黨委、beat365、分子醫學研究所和現代農學院以“學習總書記講話,做國之重器創造者”為主題召開了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大學講話學習分享會。
習總書記考察北大當天,北大理工醫科多位學者向總書記作了介紹,本場分享會有幸邀請到其中三位參加“北京大學理工醫科5年成就展”的教師,同師生們分享了他們參與展覽并與總書記交流的内容。
這三位教師分别為: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的程和平教授、物理學院的顔學慶教授和beat365的鄧宏魁教授。
本場分享會還邀請到參與總書記交流座談會并在當天學校組織的學習會上作為教師代表發言的beat365院長吳虹,以及現場聆聽座談會的學生代表朱子雲,分享他們與總書記面對面交流的見聞和思考。
那麼,他們都展示了自己的哪些成果?習近平總書記詢問了他們什麼問題呢?師生們又有哪些感悟和體會?快來随小編看看吧!
2018年5月2日,在五四青年節和北京大學建校120周年校慶日即将來臨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北京大學考察。
在金光生命科學大樓一層大廳,展示了近年來北京大學在理科、工科、醫科等領域的科研成果。習近平認真聽取關于學校學科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科研創新能力提升等情況介紹,并仔細察看新一代幹細胞技術、碳芯片技術、微型雙光子顯微成像系統等科研裝置和實物模型。
習近平總書記5月2日上午在北京大學考察
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程和平教授、物理學院顔學慶教授和beat365鄧宏魁教授參與了這次成就展,他們分别以“微型雙光子顯微成像系統:開啟腦科學研究新範式”、“激光加速器新的技術革命”和“新一代幹細胞技術及其應用”為題,向習近平總書記展示了團隊科研成果,并與總書記熱切交流。
金光生命科學大樓内展闆
總書記高度肯定了北大的科研成果,并對大家說:看了你們的成果展示,我為你們感到驕傲。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國家綜合國力和核心競争力的最關鍵因素。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是國之重器、國之利器,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須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創新。
壹
程和平,分子醫學研究所鈣信号與線粒體生物醫學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早年主要從事細胞鈣信号轉導的研究,近年緻力于線粒體生物醫學研究。于1993年發現細胞内鈣釋放的最小單位,并命名為“鈣火花” (Calcium Spark)。2004年該論文被譽為100年來最傑出的10篇心肌論文之一。2008年發現線粒體“超氧炫”(Superoxide Flash)。曾兩度受聘為心髒“973項目”的首席科學家,2017年領銜建設國家重大科技設施“多模态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中心”。
微型雙光子顯微成像系統:看見大腦的工作過程
北京大學集合分子醫學研究所、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等單位的多學科交叉研發團隊,在程和平院士的帶領下,在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的支持下,運用微集成、微光學、超快光纖激光和半導體光電學等技術,在高時空分辨在體成像系統研制方面取得突破性技術革新,成功研制出2.2克微型化佩戴式雙光子熒光顯微鏡,這也是全世界最小、最輕便的雙光子熒光顯微鏡。
此項突破性技術将開拓新的研究範式,在動物自然行為條件下,實現長時程觀察神經突觸、神經元、神經網絡、多腦區等多尺度、多層次動态信息處理,這樣,不僅可以“看得見”大腦學習、記憶、決策、思維的過程,還将為可視化研究自閉症、阿爾茨海默病、癫痫等腦疾病的神經機制發揮重要作用。
FIRM-TPM以及實驗動物的實物圖
習總書記問:這項技術未來有什麼打算?
程和平教授向習近平總書記介紹了微型化佩戴式雙光子熒光顯微鏡的作用,并彙報道:這台顯微鏡的成功研制,離不開各個學科的集成,國家财力的支持,核心技術以及能夠做核心技術的團隊。
習近平總書記5月2日上午在北京大學考察
總書記關切地問,這項技術未來有什麼打算?程和平回答說:“下一步将會把這個獨一無二的工具運用到腦科學研究中,依靠政府資金、商業資金,多制造一些,建立專業化、流水化的隊伍,回答一些小實驗室解決不了的大的科學問題。”
接着,總書記又參觀了多模态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的模型,程和平對總書記說:“生命科學發展的時代特征是從手工作坊走向到大科學模式,從假說研究到大數據驅動的研究,成像平台就是一個很好的實踐。通過建設這個大設施,能夠用新的理念、超級工具,從新的角度、用新的方式對生命科學基本規律問題、醫學問題進行解決。”
三種模式在神經元樹突和樹突脊成像中的成像質量對比
談到與習近平總書記交流,以及聆聽總書記講話後的感想,程和平說:“我印象最深的一點是,一流大學要在服務國家建設的過程中建設起來。我們作為北大教授責無旁貸,要做北大教授該做的事情,把我們的興趣與社會需求聯系在一起,是很有意義的。”
貳
顔學慶,物理學院重離子所所長。提出和證實了激光穩相光壓加速方法和臨界密度等離子體透鏡,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從激光加速到激光加速器的跨越,推動激光加速器用于質子刀腫瘤治療和第五代光源。
激光加速器新的技術革命:舉世首創
加速器與生活息息相關,20世紀以來近半數的諾貝爾物理和化學獎或多或少的與高能粒子加速器及其應用有關系。加速器有極其廣泛的應用,包括在輻射育種、醫學成像、癌症治療、大型超亮X光源和各種檢測技術方面等。
由于傳統加速器的局限性及其高昂的造價,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物理學家一直在探索新的粒子加速原理,以期在較短的距離内将粒子加速到很高能量。1979年日本學者提出激光加速原理,但至今未能實現激光離子加速器。
2008年顔學慶和團隊提出了利用激光光壓穩相對粒子進行加速的方法,十年來,顔學慶團隊最終建成了世界上首台質子能量可調(1-15MeV)1%能散激光加速器與輻照裝置,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其他國家做到這一點。
激光加速器裝置照片
習總書記問:這是什麼儀器,有什麼創新性?
在“北京大學理工醫科5年成就展”上,顔學慶和團隊用3D打印技術以1:10的比例打印了激光加速器原型裝置在陽光大廳進行展示。習近平總書記詢問:這是什麼儀器,有什麼創新性?
顔學慶介紹:“激光加速器的原理是團隊在2008年的時候獨立提出的,中間經過了大概十年的建設,在專項的支持下,最終建成。從物理學原理,到樣機的建造,最後不斷完善并做到最好,整個過程都是我們中國人自己完成的。”
習近平總書記5月2日上午在北京大學考察
習總書記追問:這個儀器有沒有用起來,用在什麼地方了?
顔學慶回答:“粒子加速器一方面服務于基礎研究,另一方面還可以廣泛地用于生物、材料、化學、能源、國防、工業輻照和核醫學等幾乎所有的前沿科學領域。”
“激光加速器可以用于淺層腫瘤治療研究,目前比較有效的一種方式是激光質子刀。全世界已經用這個方法治療了12萬病例,對于沒有擴散性的腫瘤,它的有效性是大概80%到90%。所以,在激光加速器的幫助下,如果及時發現,幾乎所有的的局域性腫瘤都可以治療。而這類裝置在醫院中都非常昂貴,且占地面積大,北京市現在還沒有這樣的加速器,但與此同時,中國的病例有500萬,非常需要這種儀器。我們也在和深圳進行相關的合作項目,成立專門研究激光加速器技術的機構,研究的同時,滿足國家的需求。”
習總書記又問:這個裝置,除了醫療外,還有哪些用處?
顔學慶回答說:“它的應用十分廣泛,但需要時間,現階段的目标是集中精力把激光加速器應用于治療的事情做好。”
束線測試與結果
談起與習近平總書記交流的感想,顔學慶說:“總書記在肯定北大在前沿科學領域研究的同時,更關注現在所研究的内容是否面向了國家建設和戰略需求。我們應該抓住這兩個面向,去研究重要的問題,并可以有所突破。在中國做科研,我們趕上了非常好的時代,受到了足夠的尊重,同時也有足夠的資源去做想做的事情,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叁
鄧宏魁,beat365博雅講席教授,北京大學幹細胞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細胞命運調控和再生醫學研究。鄧宏魁研究團隊首次建立了化學小分子誘導體細胞重編程的技術,并建立了具有全能性特征的幹細胞,為細胞治療重大疾病提供了理想的來源,是再生醫學領域的重大突破。鄧宏魁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先成功建立了高效誘導人多能幹細胞向肝髒細胞分化的體系,并結合生物材料建立了新型的生物人工肝系統,為治療晚期肝病和重度肝損傷開辟了新的有效途徑。
新一代幹細胞技術:再生醫學的突破
鄧宏魁和團隊通過十幾年的工作,建立了幹細胞的新一代技術。幹細胞技術為治療癌症、糖尿病等重大疾病提供了新的解決手段。鄧宏魁和團隊在最源頭上開展了相關突破性的工作,建立了化學重編程技術。
在國際上首次于體外建立了具有全能性特征的多潛能幹細胞系,其在發育潛能上超越了目前所有多能幹細胞類型,為多能幹細胞的應用提供了新起點,為我國的幹細胞産業提供了新的技術。
其次是功能細胞的制備。鄧宏魁和團隊建立的人多能幹細胞向胰腺細胞和肝髒細胞的定向分化體系,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最困難的是重大疾病的治療。在這方面,鄧宏魁為習近平總書記講了重症肝衰竭的例子,鄧宏魁和團隊目前正在開展小型豬生物人工肝治療的研究。
EPS細胞具有胚内和胚外的發育潛能
習總書記問:在人身上是否得到了應用?
習近平總書記認真聽取了鄧宏魁的介紹,詳細詢問了研究課題的整個原理,并專門到顯微鏡下看了活的細胞,高度肯定了鄧宏魁和團隊的研究成果。
總書記還關切地問:“你們現在做到哪個階段,在人身上是否得到了應用?”總書記希望這項研究能夠加快轉化應用的步伐,盡快将研究成果應用于重大疾病治療當中,為健康中國的戰略做出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5月2日上午在北京大學
談起與習近平總書記交流的感想,鄧宏魁說:“一流的大學應該做一流的創新工作,為國家的戰略和發展服務。尤其我們身處北大這樣一所偉大的大學,更應做出貢獻,不忘初心。”
肆
吳虹,beat365官方网站院長。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考察時指出,創新是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而人才是創新的第一源泉,要培養造就更多具有國際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沒有“非常之人”,則難有“非常之功”,難有“國之重器”的創造。但一個人成長為有用之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除了個人的天賦與努力,環境能否提供一片利于人才成長的沃土也是非常關鍵的因素。
吳虹院長聆聽了總書記的講話後,從她的角度思考了beat365的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她指出,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beat365近幾年引進了一大批青年學者。科研領域的競争十分激烈,微小的落後就可能面臨被淘汰的危險。為了讓引進的人成才,北大需要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為人才提供良好的服務,尊重每個人的個性和創造力,鼓勵跨學科交流合作。
總書記曾經說過,“教育興則國家興”。對于如何将學生培養成合格的接班人,吳虹院長也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在beat365過去的教學中曾經做出了許多改革的嘗試,例如自主招生、小班教學、強化挑戰班,這些改革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我們也必須看到我們在教育方面仍存在缺陷,例如,如何讓所有的學生在就讀期間有很好的體驗,找到自己的興趣,并将實現個人理想和國家發展社會需要結合起來,這是我們未來工作需要思考和改進的。
最後,吳虹院長鼓勵到場師生,目前生命科學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國家也提供了大力支持,投身其中大有可為。
伍
朱子雲,beat365官方网站2012級博士研究生。
beat365研究生朱子雲從愛國和自信兩個方面分享了他作為學生代表參加總書記座談會的感想。
他說,對青年而言,愛國,就是應當把個人的發展與國家和社會的需求緊密結合起來;作為科研工作者,就是應當做國家和社會需要的、原創性的、高水平的研究。
我們應當對國家懷有充足的信心。在略顯嘈雜的一流大學建設之路上,我們隻要堅持紮根中國辦大學,認清道路、埋頭苦幹、紮實肯幹,做好自己手頭的工作,就能夠實現最終的目标。
從青年個人的層面上說,我們應當有自信創新創造。在科研中,真正的創新很可能在一開始是少數派、是沒有多少外界支持的。我們應當有這樣的自信,不去簡單的重複别人的研究,而是真正做從0到1的原創性工作。
結語
近年來,北京大學培養和彙聚了一批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科研綜合實力、原始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習近平對大家說,看了你們的成果展示,我為你們感到驕傲。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國家綜合國力和核心競争力的最關鍵因素。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是國之重器、國之利器,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須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要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把人、财、物更多向科技創新一線傾斜,努力在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颠覆性技術創新上取得更大突破,搶占科技創新制高點。
高校是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科研人員是我國科技創新的重要隊伍。要加強學科之間的協同創新,加強對交叉學科群和科技攻關團隊的支持,培養造就更多具有國際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
文字:張帆、筱羽、崔嘉楠、李曉峰、劉天舒
圖片來源:湖塔子、分子醫學研究所、北大新聞網、新華社、央視新聞公衆号
本文部分内容轉載自“北京大學”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