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到您當前使用浏覽器版本過于老舊,會導緻無法正常浏覽網站;請您使用電腦裡的其他浏覽器如:360、QQ、搜狗浏覽器的極速模式浏覽,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覽器。
2021年7月17日,正值偉大的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之際,beat365官方网站黨委組織各支部黨員代表,奔赴祖國大西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開展暑期紅色實踐活動。在生科院黨委書記劉德英、黨委副書記唐平的帶領下,細胞遺傳生理黨支部、植物生技黨支部、分子醫學所教工黨支部、現代農學院教工黨支部、儀器中心黨支部、行政黨支部等六個支部的20餘位黨員代表及積極分子老師參加此次紅色教育活動。老師們坐上火車,一路向西,曆經30多個小時的長途跋涉,去追尋和體驗革命先輩和建設者的足迹。
此行的第一站是新疆石河子市,與石河子大學開展黨建交流座談會。石河子大學黨委副書記柴真(牽頭主持黨委工作)對beat365官方网站黨員代表的到來表示歡迎。beat365黨委書記劉德英談了此次出行的感受并緻辭。
與石河子大學開展座談會
黨委書記劉德英緻辭
石河子大學黨委副書記柴真緻辭
之後一行人來到軍墾第一連,這裡位于石河子市的紅山腳下,是50年代墾荒連隊的駐地,保存着當年墾荒手機的地窩子群、幹打壘夥房、紡織房等曆史上的軍墾遺迹,還有木輪牛車、坎土曼、石磨等墾荒工具。在軍墾第一連,最令人感動的當屬“軍墾第一犁”人工雕像。粗繩深深地勒進墾荒戰士的肩膀,他們的雙腳重重地踩在地上,他們的肌腱在風雨中暴露着。但他們的眼神卻是堅定的,他們的信念在寒暑中卻愈發堅固。他們拉着犁,向着草原前行。
教師黨員代表在軍墾紀念碑前合影
在烏魯木齊,黨員老師們參觀了毛澤民故居,毛澤民先後任新疆政府财政廳副廳長、代理廳長,大刀闊斧整頓新疆金融業,令當時幾近崩潰的新疆财政起死回生。他掌管财政大權,卻一生廉潔奉公,被軍閥迫害犧牲時年僅47歲。
此次紅色教育還一并參觀了:石河子市周總理紀念館、五家渠将軍紀念館、西路軍總支隊紀念館、昌吉文博中心、新疆博物館等場所。
教師黨員代表在昌吉文博中心合影
教師黨員代表在西路軍總支隊紀念館前合影
教師黨員代表在新疆博物館前合影
這次紅色之行在黨員代表中産生了很大感觸,老師們紛紛發表感想。
細胞、遺傳、生理黨支部劉鳳麟說:在五家渠将軍紀念館,重溫了中國革命的峥嵘歲月,為革命先輩的崇高理想信念所震撼。我想,傳承革命先輩的精神,把他們為之奮鬥犧牲的偉大事業奮力推向前進,這正是對革命先輩的最好紀念。
儀器中心黨支部楊歡說:此次紅色行程中記憶最為深刻的是周總理紀念碑。1965年周總理到石河子視察并接見了上海知青,他說:“家庭出身是個人不能選擇的,但前途是自己可以選擇的。”我們大家來自五湖四海,相聚于生科院,共同進行紅色學習,其根本原因是我們相信黨,願意通過學習黨的奮鬥曆程淨化我們的心靈,純潔我們的使命,願意為生科院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願意為國家的壯大奉獻個人的無悔青春。參觀學習後,敬仰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工作,不負韶華,不負黨。
行政黨支部劉碩說:幾代兵團人在新疆這片戈壁荒漠上,墾荒屯田,為祖國邊疆穩固、民族團結作出了重要貢獻。我認為,兵團精神在新時代的今天,依然對青年人有重要的鼓舞作用。我們應以老一輩兵團人為榜樣,在自己的崗位上不争功、不争名,不畏險、不怕難,有魄力、常樂觀,努力奮進新時代,譜寫新詩篇。
植物生技黨支部李金超說:在西路軍總支隊紀念館,我深刻學習了革命先輩為新疆解放事業所做的偉大犧牲,深刻領會了“唯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豪邁,以及這份豪邁背後的血淚付出。我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沿着前輩的腳步,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做出自己的應有貢獻。
現代農學院教工黨支部黃佩璇說:西域曆史悠久,張骞鑿空絲綢之路,打開了西域文化的大門。在這片土地上,最震撼我的還是石河子市的兵團精神,在王震将軍帶領下在戈壁灘上建花園。雙腳站在現代化城市的土地上,聽着當年的軍墾往事,被戈壁母親等英雄人物深深觸動,同時,也感慨和敬佩着革命先輩的智慧。
儀器中心黨支部李輝說:最令我感受很深的是軍墾第一連,拓荒戰士們以敢叫日月換新天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由人拉犁開墾荒原,譜寫了萬古戈壁荒原變綠洲良田的不朽的壯麗篇章。這不是輕飄飄的文字,而是沉甸甸的曆史。此次新疆之行我們看到的不是新疆美麗和富饒的一面,而是她險惡、貧瘠的另一面,以及無數建設者與大自然抗争,用雙手化荒灘為綠洲,化艱苦為甜蜜的曆史畫卷。
行政黨支部陳明溪說:本次暑期新疆紅色實踐之旅,印象最深刻的是參觀毛澤民同志的故居,先前我不曾了解過這段動人的曆史,也并不知曉毛澤民同志在革命鬥争中所作出的偉大貢獻。以毛澤民為代表的在疆工作的共産黨人,是一群有着堅定信仰和無私信念的革命者,他們為了建立新中國的壯麗事業,把寶貴的生命永遠留在了邊疆。可以說他們的一生與中華民族解放和革命道路的探索緊密相連,我們應該學習、敬仰毛澤民同志的精神!
行政黨支部董志作詩一首:
紅色傳承西域篇,跨越千裡師生全。
交流合作石河子,育人援建兩手牽。
緬懷總理紀念碑,支邊青年志彌堅。
解放初始興建設,軍墾拓荒走在前。
發展生産關要緊,戈壁明珠兵團連。
地窩安家不嫌苦,向天宣誓身軀捐。
連隊沖鋒與地鬥,湘女挂帥支疆邊。
王震将軍奇功立,沙漠挺向綠洲延。
革命精神烏市講,抛頭灑血凱而旋。
重溫經典仰英烈,學習洗禮赤子拳。
紅色資源是最鮮活、最珍貴的黨史教科書。本次紅色教育,參觀的不僅是一個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更是弘揚軍墾精神、兵團精神的場所。我們不僅能感受到拓荒戰士、英勇先烈們的艱辛,對比現代,更是一種強烈的震撼,使我們更加珍惜當今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是對新中國成立後一代代兵團人高尚品格的精确凝練。拓荒精神,是奮進的精神,是要敢闖敢試、敢涉險灘的精神。前進的道路從來不會是一片坦途,正如拓荒過程中要面對各種艱難未知,我們在今後的科研和教育上也要保持“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闖勁和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