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生科百年 内網 新内網

檢測到您當前使用浏覽器版本過于老舊,會導緻無法正常浏覽網站;請您使用電腦裡的其他浏覽器如:360、QQ、搜狗浏覽器的極速模式浏覽,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覽器。

下載Firefox

JGG邀請綜述 | 張蔚課題組綜述以山地蝶類為體系開展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進展

日期: 2023-06-11

2023年610日,北京大學張蔚團隊應邀在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期刊發表了題為Potential and progress of studying mountain biodiversity by means of butterfly genetics and genomics的綜述文章。該綜述為運用新的遺傳學和多組學分析及實驗方法研究山地蝶類的生物多樣性提供了思路。

山區生态系統蘊藏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以25%的陸地面積承載了87%的兩栖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的物種數量,且其中大量物種為山地特有(Rahbek et al., 2019),幾乎所有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都包含山地(圖1A)。基于目前生物多樣性的調查結果,昆蟲是動物王國中物種最豐富的類群,但對其多樣性分布模式的了解卻相對缺乏。相較于其他昆蟲,蝶類物種豐富,具有良好的生态學和演化生物學研究基礎,有望成為研究山區生物多樣性的良好體系。綜述總結并探讨了以蝶類為體系研究山區生物多樣性的進展與潛力。

該綜述首先讨論了山區生态系統的獨特性及其豐富多樣性的成因,主要介紹了氣候、地質環境變化等因素對于山地生物多樣性塑造的作用,并進一步對于蝶類在山地的分布模式和影響因素進行了總結。對于蝶類在世界範圍内多樣性數據缺失的現狀,文章以GBIF記錄為基礎,評估了蝶類存量在全球範圍内的缺口(圖1B),其中多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的蝶類調查仍存在不足。綜述重點介紹了具有代表性的蝶類遺傳和進化模型在新的多組學和遺傳學分析方法及實驗技術助力下的發展,并以多個山地蝶類種屬為例,介紹了新技術應用于山地蝶類多樣性産生機制及适應機制的研究進展,并展望了以山地蝶類為對象,開展物種形成、演化,适應等重要生物學問題的研究方向。

1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中多包含山地(A);世界範圍内蝶類存量缺口的評估(B),紅色表示該地區蝶類數據缺口較大,藍色表示該地區數據較完整,評估尺度為110 km的網格單元。

beat365官方网站、蛋白質與植物基因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張蔚研究員為本論文的通訊作者,beat365博士後王姝婷博士為本論文第一作者,葡萄牙亞速爾群島大學的Marco Girardello博士為本論文做出重要貢獻。該綜述的相關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蛋白質和植物基因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基金的支持。

參考文獻:

Rahbek, C., Borregaard, M.K., Antonelli, A., Colwell, R.K., Holt, B.G., Nogues-Bravo, D., Rasmussen, C.M.Ø., Richardson, K., Rosing, M.T., Whittaker, R.J., et al., 2019. Building mountain biodiversity: Ge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processes. Science. 365, 1114–1119.

論文鍊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73852723001364